小伙伴好啊,今天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几个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
1、判断销售额是否达标
IF函数是最常用的判断类函数之一,能完成非此即彼的判断。
如下图,考核得分的标准为9分,要判断B列的考核成绩是否合格。
=IF(B4>=9,"合格","不合格")
IF,相当于普通话的“如果”,常规用法是:
IF(判断的条件,符合条件时的结果,不符合条件时的结果)
2、按班级统计总成绩
如下图所示,使用SUMIF函数计算一班的总成绩:
=SUMIF(D2:D5,F2,C2:C5)
SUMIF用法是:
=SUMIF(条件区域,指定的求和条件,求和的区域)
用通俗的话描述就是:
如果D2:D5区域的班级等于F2单元格的“一班”,就对C2:C5单元格对应的区域求和。
3、统计指定店铺的业务笔数
如下图,要统计指定店铺的业务笔数。也就是统计B列中有多少个指定的店铺名称。
=COUNTIF(B2:B12,E3)
COUNTIF函数常规用法为:
=COUNTIF(条件区域,指定条件)
统计条件区域中,符合指定条件的单元格个数。
4、根据姓名查询部门
VLOOKUP函数一直是大众情人般的存在,函数的语法为:
VLOOKUP(要找谁,在哪儿找,返回第几列的内容,精确找还是近似找)
如下图,要查询F5单元格中的员工姓名是什么职务。
=VLOOKUP($F$5,$B$1:$D$10,2,0)
使用该函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第4参数一般用0(或FASLE)以精确匹配方式进行查找。
2、第3参数中的列号,不能理解为工作表中实际的列号,而是指定返回值在查找范围中的第几列。
3、如果查找值与数据区域关键字的数据类型不一致,会返回错误值#N/A。
4、查找值必须位于查询区域中的第一列。
5、根据姓名查询工号
如下图所示,要根据G2单元格姓名,在A~E数据区域中查询对应的工号。
=LOOKUP(1,0/(G2=B2:B6),A2:A6)
LOOKUP常用方法为:
=LOOKUP(1,0/(条件区域=指定条件),要返回的区域)
6、组合查询
用MATCH函数来定位查询值的位置,再用INDEX函数返回指定区域中指定位置的内容,二者结合,可以实现上下左右全方位的查询。
如下图所示,根据姓名查询部门和职务。
F3单元格公式为:
=INDEX(A:A,MATCH($E3,$C:$C,))
7、根据出生年月计算年龄
如下图所示,要根据C列的出生年月计算年龄。
=DATEDIF(C2,TODAY(),"y")
DATEDIF函数第一参数是开始日期,第二参数是结束日期,第三参数是返回的数据类型。
使用Y,表示返回整年数。
使用M,则表示返回整月数。
8、SUMIF多条件求和
要求:统计E2和E3单元格中两个部门的岗位补助总额
公式:
=SUMPRODUCT(SUMIF(B2:B9,E2:E3,C2:C9))
SUMIF函数求和条件使用E2:E3,分别得到两个部门的岗位补助额,再使用SUMPRODUCT函数进行求和。
9、SUMIFS多条件求和
要求:统计部门为生产,并且岗位为主操的补助总额
公式:
=SUMIFS(D2:D9,B2:B9,F2,C2:C9,G2)
SUMIFS函数求和区域为D2:D9,求和条件为B2:B9=F2并且C2:C9=G2
10、包含关键字的多条件求和
要求:统计部门包含“生产”,并且岗位为主操的补助总额
公式:
=SUMIFS(D2:D9,B2:B9,"*"&F2&"*",C2:C9,G2)
SUMIFS函数支持使用通配符。
11、多条件计数
要求:统计统计部门为生产,并且岗位为主操的人数
公式:
=COUNTIFS(B2:B9,F2,C2:C9,G2)
COUNTIFS函数也支持使用通配符,用法与SUMIFS函数相同。
12、多条件计算平均值
要求:统计统计部门为“生产”,并且岗位为“主操”的平均补助额
公式:
=AVERAGEIFS(D2:D9,B2:B9,F2,C2:C9,G2)
第一参数是要统计的数值区域,之后分别是成对的条件区域和指定条件。
13、多条件计算最大值和最小值
要求:统计统计部门为生产,并且岗位为主操的最高补助额
数组公式,注意按Shift+ctrl+回车:
=MAX(IF((B2:B9=F2)*(C2:C9=G2),D2:D9))
数组公式中,判断多条件时不能使用AND或是OR函数,因此先使用两个判断条件相乘,表示两个条件要求同时符合。
再使用IF函数对结果进行判断,两个条件同时符合时,IF函数返回D2:D9中的数值,否则返回逻辑值FALSE。
最后使用MAX函数忽略其中的逻辑值计算出最大值。
要计算多个条件的最小值时,只要将公式中的MAX换成MIN函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