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预警,全文18888字,阅读需要用时10分钟,建议先点赞收藏评论。
作为一名Excel爱好者,觉得想快速提升Excel水平,就要掌握Excel的核心功能:基本菜单功能、Excel函数、数据透视表、可视化图表等四大方面内容。
我刚学Excel让我感动效率有明显提升就是Excel函数,从接触数据透视表后,我的效率提升更明显。
我们这里就单单从Excel函数讲起,作为抛砖引玉、以小见大。Excel函数多达400多个,我们不可能掌握每一个函数,只需要掌握常用的四大函数:SUM、IF、SUMIF、VLOOKUP和数据透视表,即可解决大多数问题。
一、认识Excel函数的作用
关于Excel函数有470多个,不可能全部都学习。我们只需要掌握好Excel核心知识,能熟练处理问题,就能成为别人眼中的Excel高手。
二、理解Excel函数构造
可能许多同学不太了解函数的构造,一起来看看Excel函数在使用时有哪些规范,首先我们看一下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
在函数里面的标点要使用英文输入法下的标点,在Excel上,SUM的参数个数是不固定的,区域和数值的参数也能混合使用。
接下来,我们简单认识一下几个高频函数。
一、SUM函数
求和是Excel中用得最多的统计,它就是sum函数,一起来了解它的语法吧。
含义: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SUM函数的含义,特意制作了一个小案例,希望能帮助大家理解这2个含义:
①number参数可以写成,具体的数值,单元格,或者单元格区域
②参数内有空白单元格、逻辑值、文本将被忽略
SUM函数看似简单,其实在使用时有许多技巧的,今天就通过具体的栗子,带大家认识:快捷求和,隔行求和,累计求和,乘积求和,多表求和
1.快捷求和【ALT+=】
日常遇到规范的多个单元格求和,我们可以直接选中数据区域,按下快捷键【ALT+=】,直接实现求和。
2.隔行求和
求多个的不连续单元格和,利用【Ctrl+G】先定位【空值】,然后按下快捷键【ALT+=】,这样提高效率非常明显,记得找机会在同事眼前露一手。
3.累计求和
一些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到累计求和。其实很简单把开头引用的单元格固定,区域下方单元格相对引用即可。
公式:=SUM($C$1:C2)
4.乘积求和
买东西算钱时候,我们经常用到乘积求和计算。像这种【单价】*【销量】,直接利用乘积求和,算出总销售额。结束记得是【Ctrl+shift+Enter】三键结尾,不能直接按Enter。
公式:=SUM(C2:C10*D2:D10)
5.跨表格求和
在统计商品销售时,每个月数据分别在不同的工作表,我们就可以利用跨表格求和。值得注意的时,这种表格城市的顺序一定是要一致的,即所有工作表城市顺序一定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
公式:=SUM('1月:3月'!B2)
关于SUM函数就介绍到这里,除此之外IF函数也格外重要。
二、IF函数
语法:
①判断条件:可以为具体的判断公式,或者具体某个单元格值,TRUE和非0的数字均判断成立
②成立时:可以返回一个公式,具体的数值,或者名称(需要用“”引着名称)
③不成立时:可以返回一个公式,具体的数值,或者名称(需要用“”引着名称)
关于判断条件,许多人以为一定是等式或者不等式才能用作判断公式,接下来通过案例证明:TRUE和非0的数字均判断成立
1.条件成立
在单元格值为TRUE、非0的数值,小数、负数时,条件均为成立,返回结果为1
2.条件不成立
条件为FALSE,0值,或者空值时,条件判断不成立,根据函数会返回为0
如果是使用其他英文或中文名称,系统会无法识别显示报错。
3.单条件判断
输入公式:=IF(C2>=6,"帅","一般")
1.颜值大于6为帅,否则为一般
2.名称词语需要用""引着
4.IF多级嵌套
要把学生的成绩分类,总共有: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分类。
=IF(C2>=85,"优",IF(C2>=70,"良",IF(C2>=60,"中","差")))
许多人看到这么长的公式就觉得很怕,其实我们把公式拆分就是每一个IF函数理解即可。成绩的值首先经过第一层判断。
一层嵌套:
如果在第一层判断就成立了,直接输出结果【优】,否则进入第二层判断。
第二层嵌套:
数值满足第二个条件,直接输出结果【良】,否则进入第三层判断。
第三层嵌套:
这就是我们最熟悉的IF函数,条件成立输出【中】,不成立输出【差】
此处注意的是,输出【中】的值不是单单【>=60】,还要满足不满足上面【>=70】条件。所以该值范围在(70>x>=60)
三、SUMIF函数
SUMIF函数由SUM和IF组成,SUM代表求和,IF代表条件判断,从字面意思了解到这是条件求和。
语法:
在公式中,最多要求和变化就是【求和条件】,可以细分为5种情况,一起看看有哪些类型。
1.可以直接输入具体的数字,如32
公式: =SUMIF(B2:B10,32,C2:C10)
2.文本需要用引号括着,如"北京"
=SUMIF(A2:A10,"北京",C2:C10)
3.逻辑判断条件需要也需要引号,如">35"
=SUMIF(B2:B10,">35",C2:C10)
4.单元格,如,A2
公式:
=SUMIF($A$2:$A$10,E2,$C$2:$C$10)
当需要求出多个数值,用到多个【条件】时,我们把对应的条件写在单元格上。
5.条件还可以使用通配符:问号(?)和星号(*)
公式:=SUMIF(A:A,"*州",C:C)
能求出广州、杭州、苏州三个城市的和,【*】星号匹配任意一串字符。
1.求出多行结果
利用求和条件的变化,可以求出多行不同条件的结果。①条件区域和③求和区域均设置绝对引用,②设置相对引用。
根据例子,输入公式后,往下填充即可得出多个【城市】的数值结果。
我们看到公式很长,其实我们可以通过简化①与③的区域,让公式看起来更简洁。
2.求出多列结果
除了求出多个【城市】数值和,还能求出一个【城市】的多个【指标】,这需要我们往右列填充。
把【求和区域】改为相对引用,拖动填充可求出【年龄】和【数值】2个指标,如有更多指标均可求出。
如果需要用到更多的条件,可以利用SUMIFS函数来求和。
四、VLOOKUP函数
VLOOKUP函数称呼为函数之王,可见它的地位有多高。首先我们看一下vlookup函数的含义,就是这么一串英文,不用急着弄明白其中的意思,大概知道它有4个参数就可以。
第一次看到的人,看不太明白其中的意思,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
1.正向查找
例子,我们要在成绩单中找到喜洋洋、哆啦A梦、大雄的段位分别是多少?
这时候我们利用VLOOKUP正向查找即可,在段位处填入的公式为:
=VLOOKUP(J3,$B$2:$F$94,3,0)
发现一:②查找范围,要根据①用谁找作为,查找范围的第一列。
发现二:返回列数是以②查找范围(红色区域)作为参考系,而不是整个表格作为参考系。【段位】在查找范围第3列,所以返回【3】
喜洋洋、哆啦A梦、大雄的段位分别是黄金、白金、黄金。
2.查找多列
例如现在我们要找喜洋洋的段位,数学、语文成绩三样东西
公式为:
=VLOOKUP($J3,$B$2:$F$94,COLUMN(C1),0)
对比查找单列和查找多列的公式
查找单列
查找多列
发现一:①用谁找的J3变成了$J3,固定引用J列
发现二:③返回第几列,由固定的3变成相对引用COLUMN(C1),当我们往右拖动填充时,里面的C1变成了D1,E1。
在函数中,COLUMN(C1)=3,COLUMN(D1)=4,COLUMN(E3)=5,COLUMN函数只与列有关,与行无关。
3.逆向查找
例:我们现在要查找哆啦A梦的学号
逆向查找表达式:
=vlookup(查找值,IF({1,0},查找值所在列,结果值所在列),2,0)
正常表达式:
逆向查找表达式:
逆向查找其实是构造出新的查找区域↑
通过对比上面的2个公式发现,主要是②在哪里查找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区域,变成了IF函数嵌套。我们可以理解为红色部分的IF函数,重新构造了②查找区域。
重构的②查找区域存在代码中,不真正显示在单元格上
重构后的查找区域只有2列,所以返回列数为2,匹配类型:【0】绝对匹配。
延伸阅读
在工作时,我们可以直接构造出辅助列在数据最后一列,这样可以沿用原来的正向查找的方法,可以用隐藏或填充颜色把【辅助列】隐藏掉。所以我们要学会灵活多变。
关于函数的先聊到这里,相信大得多数同学都能做到举一反三,遇到不会的函数也能通过搜索快速掌握并引用在工作上。
想学习更多知识,和获取练习文件,别忘了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