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扎克伯格、约翰·汉克、黄仁勋等科技精英们正在实施他们的元宇宙(Metaverse)战略,扎克伯格甚至为此将Facebook更名成了Meta。这让在1992年的小说《雪崩》(Snow Crash)中创造了“Metaverse”这个词的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受宠若惊。他说:“当读者如此认真地对待这部作品,投入自己的时间和金钱来实现类似的想法时,这很让人受宠若惊。在最近几周的所有准备工作之后,meta的发布感觉就像撕下了一片创可贴。”
《雪崩》中的元宇宙
在《雪崩》中,元宇宙指的是“一个计算机生成的宇宙”,一个虚拟现实的世界的集合,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设备来访问。小说中写道:“这个虚构的地方被称为元宇宙。Hiro 在元宇宙中花费了大量时间。他击败了 U-Stor-It。”进而:“Hiro 朝大街走去。那是元宇宙的百老汇,元宇宙的香榭丽舍大街。它是一条灯火辉煌的林荫大道,反射在Hiro的目镜中,能够被眼睛看到,能够被缩小、被倒转。它并不真正存在;但此时,那里正有数百万人在街上往来穿行。计算机协会全球多媒体协议组织的忍者霸主们都是绘制电脑图形的高手,正是他们精心制定出协议,确定了大街的规模和长度。”
《雪崩》中的元宇宙有点像《黑客帝国》中的“矩阵世界”,或者《头号玩家》中的“绿洲”。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元宇宙的基本设想是将许多虚拟空间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而沉浸的虚拟世界,在那里人们用虚拟化身来替代性地生活。在2019年的小说《跌倒;或躲进地狱》(Fall; Or, Dodge in Hell)中,斯蒂芬森发展了元宇宙的概念,并探讨了人类思想的数字化保存。
自《雪崩》出版以来,元宇宙的概念就一直在往科技圈渗透。Epic 总裁蒂姆·斯威尼 (Tim Sweeney)曾谈到过游戏如何发展成元宇宙,微软首席执行官曾将 Azure 数字孪生和物联网描述为一个元宇宙。人们对其可能性的认知和兴趣、需求勾画出了不同的愿景和战略。
具身化的互联网
扎克伯格在努力成为“忍者霸主”。他这样描述他的元宇宙愿景:“我们将元宇宙视为移动互联网的继承者……它的差异化和决定性因素是它可以帮助提供一种存在感……无论你想住在哪里,都能在工作中在场,而无需通勤;能够瞬间和朋友去听音乐会;能够将自己以全息图的形式传送到父母的客厅……这就像一个具身化的互联网。今天,我认为我们是在看互联网,但我认为在未来,您将参与其中……我们认为我们在这里的角色是帮助将其中一些事情拼接在一起。”
扎克伯格的搭档安德鲁·博斯沃思(Andrew Bosworth)也对元宇宙作了描述:“元宇宙的口号是连续性。感觉当你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时,有一些东西……身份伴随着你。所以化身很重要……你的数字商品和你一起来……你的朋友可以和你一起来吗?可以一起旅行吗?当你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时,你能保持沟通吗?”还说:“元宇宙将是一个很大程度上同步的体验,而今天在内容调节中构建的大多数技术都专注于异步体验。”
与此同时,扎克伯格的团队已在按照他们的设想构建他们的元宇宙“星系”:VR 世界 Horizon Worlds、VR 会议平台 Horizon Workrooms 和活动应用 Horizon Venues。最近又推出了作为未来元宇宙门户的Horizon Home,它将成为进入元宇宙的各个“星系”进行社交、聚会、娱乐和工作的起点。从这些产品可以看出,Meta(Facebook)试图直接将现实世界的应用程序集成到一个整体概念中,并形成一个相互连通的世界。
内容体验的元宇宙
上海影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芯片开发经理单迪克表示,VR产业发展将开启元宇宙的新纪元。诚如他所言,VR游戏、VR艺术和VR音乐等沉浸式体验的发展正在促进基于内容的元宇宙体验的开发。
Stageverse基于其社交VR平台着力打造“音乐元宇宙”体验,并在不久前带来了格莱美奖获得者、英国摇滚乐队 Muse 的 VR 演唱会体验《Muse: Enter The Simulation》。在这里,用户可通过 3D 化身身临其境地观看表演,甚至可以走上舞台上加入乐队,享受前所未有的音乐会体验。用户之间可以聊天,或进行其他形式的互动。
“我们专注于创建一个让你的数字身份和文化能够生存和繁荣的地方,而这从高保真、优质和可访问的体验开始。因此,我们吸引了有远见的合作伙伴……他们希望为他们的社区提供升级版的元宇宙体验。” Stageverse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蒂姆·里克 (Tim Ricker) 说。
Maze Theory 的的 VR 作品《神秘博士:时间边缘》(Doctor Who: The Edge Of Time)和正在开发的 VR 作品《浴血黑帮:国王的赎金》(Peaky Blinders: The King’s Ransom)均基于大牌 IP 开发。因此该工作室的做法是基于 IP 构建粉丝元宇宙。
该工作室首席执行官伊恩·汉布尔顿 (Ian Hambleton)将其构想的元宇宙描述为“多峰之地”。在这里,粉丝围绕 IP 聚集在一起,体验和分享故事。“我们感兴趣的是粉丝的世界和故事叙述。”他介绍说,“我们将在游戏中加入多人模式,但在这些多人模式中,你也将体验到由 AI 驱动的 NPC 角色,他们将讲述故事,玩家将与其他玩家一起执行任务,他们将扮演角色。”
专业创作的元宇宙
专业化的元宇宙也在形成中,一些科技公司正基于各自的专业领域在实施自己的元宇宙战略。如Nvidia正在筹划、创建专注工业、设计和开发的元宇宙Omniverse。通过 Omniverse,开发人员在数字世界或工作空间中一起工作,例如,为工业设计 VR 和 AR 应用程序,创建物理上正确的模拟并在其中训练机器人或自动驾驶汽车,或者根据产品的数字副本对真实对象进行改进。
Nvidi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认为,人们对元宇宙的设想基于各自的视角:社交、游戏或工业。他说:“它本质上是互联网的叠加,物理世界的叠加。从长远来看,它将融合所有这些不同的世界,VR、AR 和 AI 在访问、构建和管理数字世界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说,未来人们会将大部分时间花在这个虚拟的工作和生活世界中。“我们将在那里做很多工作,那里也会有很多机器人为我们做这些工作。我们将相互分享结果。”
字节跳动投资的公司代码乾坤推出的《重启世界》、网易的原创游戏社区《河狸计划》和莉莉丝游戏也都是面向设计和开发的元宇宙平台,《重启世界》面向青少年的内容创作,《河狸计划》和莉莉丝游戏则为游戏开发者构建。
现实世界的技术改进版本
相对于基于VR(虚拟现实)的元宇宙愿景,Niantic则提出了基于 AR(增强现实)的元宇宙设想。其创始人兼 CEO 约翰·汉克(John Hanke)认为,无论在《雪崩》还是在《头号玩家》中,虚拟现实都是对未来的警告(在这一可能的未来,由于自然和经济资源被破坏,社交脱离现实,遁入了虚拟世界),而增强现实并不取代现实,相反它扩展了现实,因此更符合由身体和社会活动构成的人性。
汉克将他对元宇宙的 AR 愿景称为“真实世界元宇宙”(Real World Metaverse)。在他的描述中,这是一种植根于物理现实的元宇宙,用户将其体验为现实世界的技术改进版本:“渗透数据、信息、服务和互动创作”。
虚拟身份与AI虚拟人
身份是元宇宙重要的元素。元宇宙是包括 VR、AR 在内的诸多虚拟世界的集合,而个性化的定制化身将使个人在这个开放的世界中保持独特的虚拟身份。Ready Player Me 希望通过用户独特的化身来实现开放的元宇宙梦想。其首席执行官 Timmu Tõke说:“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创造出自己的数字版本——看起来和自己一模一样,或者以自己感觉最舒服的方式展现自己。……虚拟世界应该让我们真正表达自己,我们希望我们的虚拟角色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点。”
在Tõke看来,元宇宙的中心是用户而不是一个公司,这与欧内斯特·克莱恩(Ernest Cline)的《头号玩家》的想法相似。“我们相信,虚拟人物可以成为元宇宙的连接点,他们会让它更容易接近。”
在电子游戏世界,除了玩家驱动的角色,还有NPC;元宇宙也一样,除了真实人物的虚拟化身,还有AI驱动的虚拟人。Fable 工作室的首席执行官爱德华·萨奇(Edward Saatchi)甚至认为,AI虚拟人是迈向元宇宙的第一步。他说:当每个参与者都由化身来代表时,无论是在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虚拟人之间,都将处在公平的游戏环境中。虚拟人将看起来和我们完全一样,合成语音将使每个人都能交流。
Fable创建的第一个虚拟人是一个名叫“露西”的小女孩。她最初是 VR 电影《墙中狼》(Wolves in the Walls)中的一个 AI 驱动的角色,能够通过自然语言处理与你进行交谈,还能藉此发展自己。经过AI模型GPT-3增强后,她走出了电影,能生活在包括社交平台、游戏等在内的广阔的元宇宙中,在各个平台上都记得你。你可以像与朋友互动一样与她互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可以通过发短信、聊天、玩游戏,与她发展复杂的关系。她过着自己的虚拟生活。
一个梦幻和一个产业
当所有新兴的叙事技术都拥有自己的元宇宙时,会发生什么呢?科幻小说激发现实世界的发明并不稀奇,但一个梦幻成为重塑一种广泛的产业的框架还是令人惊讶。不过,斯蒂芬森在 30 年前写《雪崩》时似乎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说“并不一定期望它会发生”。但现在已然发生。不管元宇宙未来如何发展,这都是对他的“预见”的赞赏。
无论如何,“元宇宙”已在形成中。我们希望它不像斯蒂芬森在《雪崩》中描述的那样是一个反乌托邦的世界。“未来由相信它会更好的人创造。”扎克伯格说。【数字叙事 毕昂】